前三季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优化产业、品种和品质结构,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升。
一、基本运行情况
1、农林牧渔业总量实现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9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增加值16.6亿元,同比增长5.7%;林业增加值0.09亿元,同比增长26.4%;牧业增加值9.2亿元,同比下降2.8%;渔业增加值23.1亿元,同比增长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8亿元,同比增长7.1%。
2、蔬菜、瓜果类生产均持续增长。三季度,全市蔬菜产量达到34.1万吨,同比增长5.6%;瓜果类产量达到1.4万吨,同比增加1.3万吨。三季度,全市以满足和创造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优化品种结构、推行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为重点,推进蔬菜、瓜果产业的发展。水果播种面积和产量双双持续增长。
3、渔业生产平稳。前三季度,全市水产品总产量实现25.2万吨。其中:海洋捕捞完成3万吨,淡水捕捞完成0.6万吨,海水养殖完成5.8万吨,淡水产品完成15.8万吨。三季度,全市水产苗种、河蟹、泥鳅鱼养殖等产业生产规模突飞猛进,生产形势均稳步增长。
4、畜牧业生产形势有所放缓。前三季度,全市生猪饲养量104万头,同比下降28.4%;牛饲养量3.7万头,同比下降2%;羊饲养量4.2万只,同比下降1.6%;家禽饲养量10398.1万只,同比增长6%。全市肉蛋奶总产量24.9万吨,同比增长0.5%。其中肉类总产量为18.9万吨,同比增长8.1%;禽蛋产量5.3万吨,同比下降14.8%;奶产量0.7万吨,同比下降35.8%。
二、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几个问题
1、畜牧业主要品种存栏数量不同程度下降。根据全市生态城市和宜居乡村建设总体要求,我市划定了畜牧养殖限养区,部分畜禽品种饲养量同比有所下降,但整体仍保持平稳发展,保障了肉蛋奶的有效供给。
2、农村劳动力短缺日趋严重,农民整体素质不够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优质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这部分人中以留守妇女和老年人为主,文化素质偏低,职业技能和科技水平不高,不易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绿色产品观念滞后,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3、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一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效益有待加强,龙头企业仍然欠缺,规模化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生产和规避风险的能力有限;二是农产品品牌效益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品牌影响力不大,市场不够宽阔,销售量不大等。
三、对加强农业生产的几点建议
1、加强畜牧养殖小区规划建设,建立和完善畜禽市场调控和管理。一是大力倡导标准化畜禽小区建设,着力转变生产方式。通过建设标准化小区,将标准化规模饲养与清洁化健康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养殖,降低畜禽粪便污染,提高生产效益。二是建立和完善畜禽产品价格过跌调控机制和保障市场供应机制。根据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合理把握活体畜禽和冷冻肉引进的时间、力度和数量,建立健全预警指标,切实防止畜禽产品价格过跌或过涨,稳定本地养殖户的生产和销售,保证养殖户的最低盈利收入,也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稳、更安全。
2、做好农业经营人才的引导、培养工作。农业生产需要懂农业、有技术的人才来经营。一方面通过政策倾斜,积极引导农业技术人才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和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另一方面要继续做好各类农民技术培训,建立长效机制培养一批懂市场、懂技术的农业生产经营人才。
3、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大对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积极整合资金,加快土地流转,优先安排用地,用足用活相关政策。引进和支持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落户扩张,形成产业链接紧密、专业分工合理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区。同时,强化服务意识,增加服务内容,加强地域品牌宣传力度,为龙头企业壮大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4、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一是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设施农业。利用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利用本地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二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加大资金投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现代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